“细水”润终端 “活水”兴产业 “暖水”富乡亲

2025-11-26 11:37:09来源:半岛网扫描到手机

长江奔腾,滋养鄂东沃土;初心如磐,情系乡村振兴。

近年来,黄梅县烟草专卖局(营销部)以党建为引领,以产业为根基,以民生为导向,深耕乡村振兴一线,在终端提质、产业造血、农品增值的实践中,书写了一幅 “村兴民富、乡风日新”的动人画卷。

细水安澜:情系终端助民旺

“以前店里乱糟糟,现在货架整齐、货品齐全,不仅自己守着店舒心,来买东西的乡亲也越来越多!”黄梅县五祖镇江河村零售户严文兵夫妇望着焕然一新的便民小店,满脸笑意。

曾经,身有残疾的严文兵夫妇的小店货品杂乱,房顶仅靠泛黄油布遮护,既难吸引顾客,也难以支撑生计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黄梅县烟草专卖局(营销部)将终端帮扶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党支部牵头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,与严文兵夫妇充分协商,启动便民小店改造工程。

党员志愿者们亲手修缮房屋、规划货品分区、规范陈列布局,更结合乡村旅游资源,专门增设土蜂蜜、纯鱼面等本地特色农产品专区,让小店既满足村民及水利工程务工者的日常购物需求,又能吸引过往游客驻足消费,拓宽经营渠道。

秉持“重建重管”理念,黄梅县烟草建立起“帮扶队员每周上门指导、驻村书记每月走访跟进、志愿者定期维护提升” 的可持续服务闭环。如今,这间曾经的破旧小店已成为乡村便民终端“样板”,不仅让严文兵夫妇实现稳定增收,更成为村里便民服务的重要节点,让党建红利真正扎根民生一线,温暖群众心坎。

活水兴村:旗引油茶富山乡

江河村,曾是“山路难行、产业难富、青年难留”的“三难村”,村集体账户拮据,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。

“给钱给物,不如建个好支部、兴一个好产业。”黄梅县烟草专卖局(营销部)迅速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,与江河村党支部结对共建,把党组织的战斗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推动力。驻村工作队没有急于上项目,而是换上胶鞋 “沾泥土、察民情”,用一个月时间走遍全村12个村民小组:白天跟着村民下田劳作,听他们说耕种的难处;晚上挨家挨户拉家常,记他们盼解决的心事。30多场座谈会后,“山路滑坡整治”“灌溉渠疏通”“油茶种植技术指导”等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,被逐一列入帮扶清单,转化为一项项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攻坚任务。

如今,平坦的水泥路蜿蜒着通到每一户家门口,清澈的水流顺着疏通的灌溉渠滋养良田,曾经困扰村民的“烦心事”一一得到解决。

乡村振兴,产业是根本。今年以来,工作队结合江河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,敲定“油茶+光伏+便民服务点” 三位一体发展路径:280 亩油茶基地请来农业专家全程指导种植,从育苗到管护都有科学方案;1200 平方米的光伏板架在闲置地块上,带动村集体增收;便民服务点则串联起产业产品与村民需求,实现产销对接。这一系列举措,让江河村从“输血式”帮扶转向“造血式”振兴,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暖水润农:金豆飘香兴农品

“以前花生装在蛇皮袋里散卖少有人问津,现在做成特色礼盒,成了抢手的节日礼品!”黄梅县刘佐乡滨江村种植户捧着印着“刘佐花生”字样的礼盒,笑得合不拢嘴。

刘佐乡的花生,因生长在长江边的沙质土壤里,光照充足、口感清甜,在皖赣毗邻地区小有名气,但长期以来,“无品牌、无包装、散销售”的模式,让这份优质农品陷入“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”的滞销困境。

驻村书记柳霖在走访种植户时,发现了这一问题。他灵机一动:“咱们的花生有地域特色,再加上黄梅戏文化元素,做成礼盒肯定受欢迎!”随后,他带领工作队员和村里的老党员,先从品质把关入手,筛选出8户种植规范、花生品质好的农户,集中收购优质花生;再联合乡党委设计专属包装,搭配黄梅戏小花旦的剪影,既凸显了地域文化特色,又让包装显得精致大气。同时,根据不同消费需求,设计了多款规格的礼盒套装,精准对接节日礼品市场。

潮涌长江阔,实干兴乡村。黄梅县烟草专卖局(营销部)以党建为帆,以产业为桨,以创新为翼,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,把实事办在村民心坎上,把产业落在增收实效上,用担当与实干让长江岸畔的乡村焕发新生机。这抹“烟草红”与乡村的绿水青山交相辉映,在鄂东大地持续书写着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生活富裕”的乡村振兴新篇章。(刘双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