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平区城南居民为楼门黄扶手织“温暖牌”手套

2025-11-26 10:14:06来源:半岛网扫描到手机

“这扶手裹得真暖和,冬天摸着不冰手,心里都热乎!”近日,昌平区城南街道介山社区清朗园小区内,76岁的居民郭玉清握着包裹着毛线“冬衣”的黄扶手连连称赞。这份由居民自发创造的温暖,正通过一场名为“美家美户 楼门挑战赛”的社区活动持续传递——在社区的招募下,20余名手工达人聚在一起,计划为社区58个楼门一层的150余个黄扶手织上“毛线手套”,让寒冬里的邻里温情从“一双手套”蔓延到整个社区。

故事的起点,源于介山社区20号楼楼门长徐广兰的一次“暖心举动”。近期,在城南街道的指导下,介山社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,发起第二届美家美户 楼门挑战赛,通过楼门长动员、居民共商“楼门公约三字经”、线上线下打卡等方式,激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。期间,徐广兰注意到,冬季楼门一层的黄扶手冰凉,老人和孩子触碰时容易不适,便利用空闲时间手工编织了毛线扶手套。“原本只是想给自家楼门添点暖意,没想到成了‘网红’。”她笑着回忆,这套“毛线手套”与居民自愿悬挂的画作、祝福卡片一起,让20号楼门成了社区里的“温暖样板间”。

居民的点赞与效仿,印证了城南街道“四有”社区治理模式的成效——“有温度、有队伍、有积分、有回馈”。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认同双轮驱动,社区治理从“盆景”逐渐变为“风景”。而“毛线手套”的走红,更让社区意识到:微小的关怀举措,能成为激活居民自治活力的“金钥匙”。

眼见居民对“温暖扶手”的需求高涨,介山社区顺势而为,借助“美家美户 楼门挑战赛”开启暖冬行动,通过微信群、公告栏发布招募令,邀请擅长或愿意学习编织的居民加入“暖冬编织小组”,并公开征集闲置毛线,目标是为全社区58个楼门的黄扶手穿上“冬衣”。

消息一出,响应热烈。“我年轻时学过编织,可以教大家。”“我家有闲置的彩色毛线,捐给社区。”……短短几天,20余名居民报名成为志愿者,其中既有徐广兰这样的“编织能手”,也有从未拿过针线的“新手妈妈”。社区还专门准备了毛线、编织针等工具,并邀请专业老师开展基础教学。

11月19日、21日,两场集体编织活动在社区活动室展开。活动现场,徐广兰手把手教新手如何起针、收口;几位阿姨边织边聊家常,笑声不断。社区书记杨洪亮感慨地说:“一根毛线串起了邻里情,更让大家体会到‘共建共治共享’不是口号——你织一段、我补一块,楼门的温暖就是靠大家一点一点攒出来的。”

目前,首批编织完成的毛线手套已安装在清朗园小区多个楼门,居民反馈“扶着不冰手,看着还暖心”。但“暖冬行动”的目标远不止于此。“我们计划用一个月时间,将编织活动覆盖到社区全部楼门。”杨洪亮介绍,社区将根据各楼门实际需求定制扶手套样式,如加厚款、彩色款,并鼓励居民在扶手套上添加个性化元素,如楼门编号、吉祥图案,让每一处“冬衣”都成为独特的“楼门名片”。

看到这一暖心举措,不少社区的手工达人也跃跃欲试,希望复制推广这一做法,让“有温度的楼门”融入日常。城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了全力推动创城工作提质增效,让治理成果真正惠及于民,街道和社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、凝聚思想共识,坚持把创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,将全面推动各社区开展“美家美户 楼门挑战赛”,依托“四有”支撑,持续引导居民从“美家”的自益行动向“美楼门”“美小区”的公益行动转化,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城成果,让精细化、人性化的治理成效真正惠及于民,共同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家园。